周逊肾内科主任
都知道,慢性肾脏病(CKD)一旦发展到了晚期的尿*症阶段,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得长期透析或进行肾移植,否则患者的体内*素与水分将无法排出体外而引发多种并发症,不仅仅是生活质量的下降,更重要的是它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其中影响最大的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疾病、肺部感染及出血等。
什么是尿*症?它是急慢性肾脏病的晚期阶段,一般指的是慢性肾脏病5期,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15ml/min下降的CKD。既往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超过μmol/L(8.0mg/dL)以上作为尿*症的诊断标准,目前更倾向于按照肾小球滤过率(GFR)来给CKD进行分期,即CKD5期就是尿*症。
而今天文章题目中“慢性肾病血肌酐突然涨到尿*症水平”,它区别于“慢性肾脏病逐渐发展到尿*症阶段”。也就是说,虽然CKD患者的血肌酐突然上升且涨到了尿*症水平,但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的尿*症。比如,本来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肌酐一直保持在μmol/L上下,一次感冒发热之后再检查发现血肌酐已高达-μmol/L,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到15ml/min以下,即达到了“尿*症水平”。这个时候,绝大多数患者或医生都会想到“该长期透析了”。可实际上,此时就给患者开始进行透析并非是首选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透析或许也需要,但不应该是长期透析。因为,患者出现这样的病情变化,诊断并不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5期,基础疾病应该仍然是原来的诊断,即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3期,同时合并了上呼吸道感染与急性肾损伤。也就是说,此时患者血肌酐的升高与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只是达到了“尿*症水平”,患者并非真正发展到了“尿*症阶段”。简单说,还不是尿*症。
这就是今天将要说的重点,即慢性肾病血肌酐突然涨到尿*症水平就进行长期透析,反而会影响长期预后。提前透析的结果,则是原本还有功能的肾单位将提前废弃,一旦连续透析2周以上,患者每天(24小时)尿量将逐渐减少到-ml以下,不仅会导致排*功能完全丧失,而且还会引起排水功能完全丧失,从而完全失去逆转部分肾功能的机会,最后只能依赖透析。
事实上类似情况的出现,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那么,如何判断是“慢性肾病并没有真正发展到尿*症阶段?”或是“慢性肾病患者的血肌酐涨到了尿*症水平?”。这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这一过程是否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第二,发生前与发生过程中是否存在急性加重因素或可逆因素(即“诱因”)。其中的第一方面的“短时间”,有时候很难说清楚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的血肌酐升高或病情发生变化;其中的第二方面的“诱因”,则相对容易寻找与辨别。导致血肌酐突然升高到尿*症水平的诱因,经常有如下这几种。
1.感染
就是上面提到的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等,都可以让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肌酐快速上升和/或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到尿*症水平。此时的治疗重点是抗感染。多数情况,患者的肾功能是能够部分或全部恢复的,可以不用透析或不用长期透析。
2.*药
这里指的是*物与药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物包括重金属、化学*物(工业药物)及生物*物等,药物包括氨基甙类抗菌素、解热镇痛药及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都可引进患者的血肌酐快速升高到尿*症水平。及时停止接触或使用,并采取相应措施,肾功能也是可以部分或全部恢复的。
3.失水
失水,指的是患者突然丢失大量血容量,高热出汗、消化道大出血及大面积烧伤或烫伤等,导致血容量严重不足,肾血流量明显下降,患者可并发肾前性急性肾损伤,血肌酐可以快速升高到尿*症水平。此时,应积极补充血容量,同时治疗引起血容量减少的原因,患者的肾功能也是可以恢复的。
4.炎症
炎症,指的是免疫性炎症。处于慢性肾脏病1-2期或3期的IgA肾病、膜性肾病及狼疮性肾炎等,都可以因某种诱因,导致该患者病情复发或进入活动期,即为炎症活跃期,表现为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下降,血肌酐升高,不同的肾病还可以有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升高。此时并不是考虑长期透析的问题,而是应该积极抗炎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
5.其它
其它还包括熬夜劳累、剧烈运动及高蛋白饮食等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的因素,患者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血肌酐升高,误以为病情发展到了尿*症阶段,实际情况很可能只是血肌酐上升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了尿*症水平,而非真正尿*症。给予相应处理,部分患者的肾功能也是可以恢复的。
因此,当慢性肾病患者的血肌酐突然升高到尿*症水平,不要立即下“尿*症”这样的诊断,更不要进行长期透析。正确的做法是:寻找诱因并积极治疗,病情需要者可进行临时透析,多数患者并不需要长期透析。否则,肾友会后悔的,等到透析时间超过2周且每日(24小时)尿量减少到ml以内,就会悔之晚矣。
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