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edema)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水肿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
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常为凹陷性)
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水肿
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液,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
常见病因
全身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
-主要是右心衰竭的表现,体循环瘀血
–水肿程度可由于心力衰竭程度而有所不同,可自轻度的踝部水肿以至严重的全身性水肿。
–水肿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下垂部流体静水压较高)。能起床活动者,最早出现于踝内侧,行走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减轻或消失;经常卧床者以腰骶部为明显。颜面部一般不肿。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
–通常有颈静脉怒张、肝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还出现胸水、腹水等右心衰竭的其他表现。
肾源性水肿
–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
–钠、水潴留是肾性水肿的基本机制。①肾小球超滤系数(kf)及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回吸收钠增加(球一管失衡)导致钠水潴留;②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③肾实质缺血,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增加,醛固酮活性增加导致钠、水潴留;④肾内前列腺素(PGI2、PGE2等)产生减少,致使肾排钠减少。
–水肿特点是疾病早期晨间起床时有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肾病综合征时为重度水肿)。
–常有尿常规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表现。
肝源性水肿
–失代偿期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
–门脉高压症、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回流障碍、继发醛固酮增多等因素是水肿与腹水形成的主要机制。
–临床上可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两方面表现。
营养不良性水肿
–由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缺乏、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重度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或维生素B1缺乏,可产生水肿。
–其特点是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皮下脂肪减少所致组织松弛,组织压降低,加重了水肿液的潴留。
–水肿常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
其他原因
–黏液性水肿、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药物性水肿等。
局部性水肿
由于局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如肢体血栓形成致血栓性静脉炎、丝虫病致象皮腿、局部炎症、创伤或过敏等。
问诊要点
水肿的促成因素或原因
有无心、肾、肝、内分泌及过敏性疾病病史及其相关症状或体征等
饮食习惯
水肿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
水肿出现时间、急缓、部位(开始部位及蔓延情况)、全身性或局部性、是否对称性、是否凹陷性,与体位变化及活动关系。
伴随症状
伴肝大:可为心源性、肝源性与营养不良性,而同时有颈静脉怒张者则为心源性。
伴重度蛋白尿:常为肾源性,而轻度蛋白尿也可见于心源性。
伴呼吸困难与发绀:常提示由于心脏病、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所致。
水肿与月经周期有明显相关:可见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伴消瘦、体重减轻:可见于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