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分内容是在7年前的丁香园肾版讨论过的,肾内时间在年发过一次,不过最近有感于一些讨论,特别把这几个相关的旧文再次推送一遍。
昨天,包括今天以及明天的推文,这些文章发表在5~7年之前,有些地方有更新的理解,希望大家辩证的看待。
——编者
水肿是肾病综合征非常具有特征性的表现,随着对疾病研究的深入,发现水肿其实并不是我们先前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临床上甚至有不伴浮肿的肾病综合征,有学者称之为「干性肾病综合征」。在上一期JASN的综述中,也简单阐述了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几种原因。
来自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的HelbertRondon-Berrios教授对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阐述,通过许多临床上的现象来探讨水肿的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文章发布于西班牙肾病学会的官方杂志RevistaNefrología上。
你的柔情我还不懂
水肿
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原因,最常见的解释是由低蛋白血症引起,我们暂且之为「经典学说」。
具体而言,经典学说是这样解释肾病综合征水肿的:
大量蛋白尿
↓
低白蛋白血症
↓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
水从血管内跑到血管外
↓
有效血容量减少(因此,该学说也被成为充盈不足学说)
↓
三多一少(RAS↑、交感↑、抗利尿激素↑,心房利钠肽↓)
↓
水钠潴留
↓
水肿。
但是临床上还有一些情况并不能用经典学说来解释,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通过一系列临床上的争议/问题来展开思考:
争议一
低蛋白血症=水肿?
对于经典学说来讲,毫无疑问,这个等式是成立的。
但是人们发现在先天性无白蛋白血症患者,绝大部分都是没有水肿的!在无白蛋白血症的大鼠模型中,研究人员也没有发现有钠潴留。南非一组血白蛋白低于35g/L的24名患者(大多伴有慢性炎症,比如结核),其中只有6名患者有水肿表现,研究人员甚至发现有血白蛋白低于15g/L时仍没有水肿的情况。
按经典学说来看,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争议二
钠水潴留,低蛋白血症,孰先孰后?
按经典学说,是先发生低蛋白血症,然后再有水钠潴留的,从上面的经典机制我们也可以看出来。
但是,人们观察到,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蛋白尿转阴后血白蛋白还未恢复正常之前,尿钠的排泄就已经增加了,并且伴有水肿的消退。肾病综合征复发时,在低蛋白血症发生之前,即有尿钠排泄减少,水肿出现。
争议三
是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水向血管外转移?
按经典学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内外的压力平衡被破坏,水分是从血管内往血管外转移的。
我们来看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由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其中12人处于活动期,3人完全缓解,3人部分缓解。研究者测量了患者的血浆以及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发现在活动期,二者均是降低的,并随着病情的缓解而缓慢恢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