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李学旺教授谈狼疮肾炎的治疗发展历程及未来
TUhjnbcbe - 2022/6/18 15:59: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为常见且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LN的治疗策略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升了患者疾病缓解率,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治疗后无法获得疾病缓解;不同类型生物制剂的涌现为LN治疗突破带来新的希望。对于LN治疗的变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医院李学旺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发表了他的观点与看法。

李学旺教授访谈

LN成SLE患者严重威胁,发病率高,且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在全球范围内,白人的SLE发病率最低,黑人和拉美人最高,*种人介于二者之间,发病率约为30~70/10万。LN是SLE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理学研究表明,几乎所有SLE患者都存在肾脏的病理学损害。临床数据显示,SLE早期患者发生LN的比例为40%,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症状的LN发病率会越来越高,SLE病程四年时LN的发病率高达94%[1,2]。

LN严重影响SLE患者预后,一般来说,SLE患者经有效治疗后,10年存活率可达90%,但对于发生LN的患者,这一比例降至83%,换而言之,即7%的SLE患者死亡由LN引起。

数十年新药层出不穷,MMF及多靶点联合治疗出现不断改善患者预后

LN的治疗历史悠久,上世纪40年代肾上腺皮质激素出现后,LN的生存和预后有了很大的改观;随后50年代到90年代,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他克莫司、霉酚酸酯(MMF)等一系列药物相继问世,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90年代末,生物制剂出现,以利妥昔单抗为代表的一系列靶向治疗药物开始用于临床。

回顾LN治疗药物的发展史,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治疗SLE的第一个药物,至今仍然是最基本的治疗药物,在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中均为必需。而此后问世的环磷酰胺则使得LN患者的预后有了较大改观,目前主要有三种应用方案,包括大剂量冲击治疗方案、欧洲小剂量方案和小剂量累积方案,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基础上应用上述三种方案,疗效相似,但其中大剂量冲击治疗方案的副作用较大,患者的耐受性较差[3-7]。

以环孢素和他克莫司为代表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对于V型SLE以及增殖性SLE效果显著,但由于该类药物存在肾功能损害、致糖尿病等副作用,临床上仍渴望新药的出现。

MMF的问世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三项经典研究奠定了其临床应用基础。年,由我国香港学者牵头开展的一项临床研究证实[8],对于我国的弥漫性增生性LN患者,MMF联合强的松龙治疗与CTX或硫唑嘌呤(AZA)联合强的松龙治疗一样有效,且副作用更小。年发表的一项纳入例患者的非劣效性研究证实[9],MMF的临床疗效不劣于环磷酰胺,且副作用较小。此后,哥伦比亚大学Appel教授牵头开展的另一项全球性研究共纳入例患者[10],结果显示,MMF与环磷酰胺疗效类似,副作用相当。

尽管MMF为LN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但临床仍有部分患者应用MMF治疗无效,联合治疗应运而生,即将不同作用机制的免疫抑制剂联合,在肾上腺皮质激素+MMF的基础上加用环孢素等,可显著增加缓解率。我国黎磊石院士牵头开展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11],肾上腺皮质激素+MMF+他克莫司治疗LN可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对于部分难治性LN患者,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加用一种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三药联合以提高疗效。

生物制剂提供新选择,疗效仍有待突破

近几年,生物制剂的出现无疑为LN的治疗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利妥昔单抗是第一个用于LN的生物制剂,其可特异性结合CD19/CD20阳性的B细胞,抑制抗体产生,从而缓解LN进展。对于利妥昔单抗在LN中的应用,有两项经典研究,即Lunar研究[12]和Explore研究。虽然这两项研究均未获得阳性结果,但同期开展的一些回顾研究表明利妥昔单抗用于LN是有效的[13]。此外,Explore研究也提示,利妥昔单抗对于SLE的复燃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基于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证据,在欧洲年更新的LN指南中并没有将利妥昔单抗推荐为LN患者的一线用药,但对于难治性LN可以尝试应用。

除了利妥昔单抗外,还有一些针对其他作用靶点的生物制剂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总的来说,这些药物目前尚处于严密的观察和试验阶段,尚不能作为LN的首选用药,仅可作为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时的新治疗选择。

LN治疗任重道远,期待更多的新研究及新药物

LN的治疗目前仍然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认识,且不同人种之间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都不尽相同,李教授指出,当下LN的治疗应以个体化治疗为原则。

至于对未来的研究探索方向,李教授认为一要多开展真实世界研究;二要多开展由科研机构而非企业发起的研究;三是在研究的设计中,尽量避免前期用药对试验用药的影响,稀释了其临床疗效。

总之,对于LN的治疗,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研究开展,也期待更新的药物出现。

参考文献:

1、ActaMedIndones.Oct;49(4):-.

2、CurrOpinRheumatol.Nov;31(6):-.

3、NEnglJMed.Mar6;(10)-9.

4、Lancet.Sep26;():-5.

5、AnnInternMed.Oct1;(7):-57.

6、ArthritisRheum,46:-31

7、AnnRheumDis,69:61-64

8、NEnglJMed.Oct19;(16):-62.

9、NEnglJMed.Nov24;(21):-28

10、JAmSocNephrol.May;20(5):-12

11、AnnInternMed.Jan6;(1)18-26

12、ArthritisRheum.Apr;64(4):-26.

13、NephrolDialTransplant.Jan;28(1):-11

编辑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寒林戈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学旺教授谈狼疮肾炎的治疗发展历程及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