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医生讲肾虚、肾病,但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区别?很多人都不知道。医院诊治“肾病”,可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完全正常。再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在看中医时,中医大夫说“肾虚”,所以误认为得了“肾病”。
OMG,中六君也表示很无语啊~
正好今天是世界肾脏病日,中六君就来和大家八一八,中医和西医眼中的“肾”有什么不同。
西医的肾就是老百姓俗语说的“腰子”,和输尿管、膀胱、尿道一起构成了“泌尿系统”
现代医学的肾就解剖实体及其生理功能而言:两个肾脏呈蚕豆形,位于腹部深处、肋骨的下方,它的功能非常重要、不可或缺。肾脏主要清除我们体内的*素、废物及过多的水分。除此之外,它还协助我们机体控制血压、调节电解质浓度、调节酸碱平衡、产生红细胞和保持骨骼健康。
西医的肾病是指肾脏疾病,包括肾炎或肾功能衰竭等,关键是诊断清楚具体是什么病,可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表现为尿中有蛋白或红细胞、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升高。
临床经常遇到病人一旦发现尿常规检查异常,便以为自己得了“肾炎”,害怕以后会肾功能衰竭、尿*症,其实出现尿常规检查异常,不仅仅是“肾炎”,更多的是“肾盂肾炎”。
尿路感染包括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其中上尿路感染就是指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侵入到肾盂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多由尿道炎和膀胱炎发展而来。
急性肾盂肾炎多数起病急骤,寒战、发热,血常规白细胞升高,常有腰痛、肾区叩击痛,可有或无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有大量白细胞伴或不伴尿蛋白、尿红细胞,而肾功能正常。一般只要用抗菌消炎药及时彻底治疗,就可以痊愈。如果急性肾盂肾炎未及时治疗或反复发生,并且静脉肾盂造影发现局灶粗糙的肾皮质疤痕,伴有肾盏扩张和变钝时,就是慢性肾盂肾炎了,而并不是以时间长短来分急性、慢性的,慢性肾盂肾炎可出现肾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异常。
肾炎又称肾小球肾炎,一般认为是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免疫反应所致,而不是这些致病因素直接对肾脏的感染或破坏所引起,是不能用抗菌消炎药来治疗的。
肾炎常见症状包括尿中泡沫增多、血尿、水肿、腰部酸痛等。尿中泡沫增多常常表示尿中有蛋白,一般来讲,泡沫越多,蛋白越多;尿中肉眼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血的,且显微镜下也是没有红细胞的,如果有肉眼血尿即表示尿里面的红细胞有很多了。但是这并不表示尿的颜色变红即是有血尿,更不表示一定是肾炎了,此外,女性的血尿要注意是不是为月经期所引起,故尿检时要避开月经期;肾炎水肿常先出现在眼睑、面部、阴囊等比较疏松的地方,以后才会出现下肢水肿,严重时亦可全身水肿,少数人也可有腹水;肾炎病人常常没有明显的腰痛表现,只是有的病人发现肾炎后,以为肾炎就是腰有病,所以才会感觉有腰痛,这种腰痛一般比较轻,或仅仅是腰酸,不如急性肾盂肾炎腰痛严重。肾炎一般需要选用激素或细胞*类药物来治疗的,肾炎若控制不佳,会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中医的“肾”大大超过了泌尿系统的范围,与人的生长、衰老、智力、生育密切相关
中医的肾和现代医学的肾脏概念有所不同。现代医学的肾就解剖实体及其生理功能而言:两个肾脏呈蚕豆形,位于腹部深处、肋骨的下方,它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肾脏主要清除我们体内的*素、废物及过多的水分。除此之外,它还协助我们机体控制血压、调节电解质浓度、调节酸碱平衡、产生红细胞和保持骨骼健康。
中医学中的肾就人五脏六腑整体功能系统而言,是脏腑中尤其重要的一个“脏”。中医把它所藏之气看作是生命的原动力。医家认为它是水火之宅,内寓真阴真阳,又有称其为命门者。具体来说,肾的主要生理包括藏精,主生殖和生长发育;肾主水,司开阖,肾对于津液的输布和排泄有重要作用;肾主纳气,对人体的呼吸运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肾对骨骼、智力、头发、生殖、大小便、耳及听力、唾液、血液等有重要的影响。其综合功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内分泌、泌尿、生殖、呼吸、神经、血管、消化、免疫等多方面的作用。
谈及肾虚,我们还要纠正一些对肾虚的认识误区。很多人认为,阳痿就是肾虚,实际上阳痿诱因众多,并非肾虚的代名词。其次体弱就是肾虚,肾为人体生命之根,内藏元阴元阳,主骨生髓,藏精。肾气不足,自然会体质下降,腰膝无力。可是引起体质虚弱的原因很多,如脾胃受损、肺气亏虚、肝血不足等。体弱是为虚症,但并不等于就是肾虚。再次,误以为肾脏病都是肾虚,中医的肾虚可以是疾病所致,也可以是衰老的结果,是人体内脏功能失调的概念,而不一定指人体解剖上的肾脏有了病变。因此肾虚并不等于肾脏有病。还有人觉得怕冷就是肾虚,肾主一身之元阳,故肾阳亏虚者,大多畏寒怕冷,肢体冰凉,但这其中有表证与里证之分。里证又有脾阳不足与肾阳不足之分,不可全归之于肾虚。
中医治疗肾虚辨证为先,弄清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是关键。
一般而言,肾阴虚者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盗汗、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经闭、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肾阳虚者则面色白或黎黑,腰膝酸冷、精神不振,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遗尿浮肿、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迟等。有的患者表现为阴阳两虚。
补阳药多是热性药,如附子、肉桂、鹿茸、桑寄生、淫羊藿、肉苁蓉、巴戟天等;补阴药多是甘凉药,如石斛、玉竹、枸杞子、女贞子、西洋参等。补阴代表方是六味地*丸,补阳代表方有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由于中医还讲究“阴阳互根”,因此治疗中还要做到“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自39健康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