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血肌酐常作为区分肾病分期的一项重要指标,且肌酐值的变化也是评估病情的关键信息。肾病发展过程中不仅只看这项指标的变化,更应该搞清楚肌酐值变化反应的背后的事情。
往往当肌酐值刚刚升高时,肾功能损伤却可能达到一半甚至更严重。看似肌酐从升高到仅仅几十个单位问题不大,却其实病情可能已经再向肾功能不全发展了。
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肌酐值高低与肾功能的损伤的程度早期并不成正比。处于肾病中后期的患者,在评估病情时除了看肌酐,也需要具体看肾小球滤过率、肾脏B超、尿素氮、胱抑素C等检查指标,更准确判断肾功能的情况。
血肌酐是肾病发展“分水岭”
血肌酐升高前与升高后,肾病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包括一些指征的变化,因此具体的用药方案、控制方向也存在较大差异。
肌酐升高前,重点是抑制炎症、降低尿蛋白多数肾炎、肾病综合征类型的肾病,早期发生时并没有肌酐升高。存在潜血、尿蛋白、水肿等症状,多表现为肾小球损伤后,引起的水钠代谢及血液红细胞、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情况。此时治疗的重点则是放在控制肾脏内炎症反应上,及时修复受损较轻的肾小球基底膜,保护好剩余肾小球固有细胞,已达到治愈。
其中影响肾功能进展比较突出的因素就是大量蛋白的丢失,以及引发的蛋白尿及水肿、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症状。
控制尿蛋白水平,需要系统性地看待病情。
一方面需要加强肾脏内炎症反应抑制。对于尿蛋白定量低于1g的患者,一般不会考虑直接用激素,除非病理类型特别严重,有恶化的风险。而是常规的抗炎治疗加提升免疫力治疗。另一方面是调节纠正水钠潴留、总蛋白缺乏的问题。有部分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继而出现这些病症,想当然地认为尿蛋白控制住了,这些症状也会好转。虽然尿蛋白会加重水肿、低蛋白血症等情况,但根本原因同样是肾小球的损伤,肾功能的下降导致的。激素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尿蛋白水平,但却不能调节水钠代谢及补充血液蛋白。因此还需要系统地联合用药,包括利尿剂、补充蛋白质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尽可能的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
肌酐升高后,重点是保护剩余肾功能,预防并发症血肌酐升高后,表明肾功能已经发生实质性的损害且比较严重。早期的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肾小球存在不可逆转的损伤,仍然会存在尿蛋白的情况。
到这个阶段,最需要考虑的是保护好剩余肾细胞,延缓肾脏的寿命,持续发挥有效功能,同时预防随着肾脏损伤出现的其他严重并发,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钾症、贫血、酸中*等。
而并非是单纯的降低血肌酐值。
延缓肾衰竭的重点一:重视剩余肾脏细胞血氧的供应,保持血液通畅。需配合服用降压、降脂、抗凝药物,稳定血压、血脂,防治血栓的发生。重点二:促进多余*素的代谢。降低肌酐、尿酸同样很有必要,以减轻*素对肾脏及身体的损害,给肾脏留出更好的生存空间。重点三:及时纠正血红蛋白减少、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的情况。
预约会诊挂号
或有相关肾脏健康或肾病问题
可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