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不少患者不能出门复查,就诊,我也收到很多病友们的留言或提问。其中与尿蛋白相关的问题比较多。整理了一些,给大家一一进行解答。
尿蛋白是反应肾病早期关键的一项指标。通过尿常规检查如果尿蛋白呈现阳性,化验单常显示为+、2+、3+甚至4+,则表明尿液中一定有蛋白质的漏出。但是否是肾功能受损导致的,可以通过进一步对肾脏进行检查获取。
肾内的炎症反应会造成肾小球基底膜的损害,肾小球受损会影响整体的滤过功能,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大分子蛋白就成了“漏网之鱼”,随尿液流渗出到体外,形成蛋白尿。而越多蛋白的漏出,无疑会造成基底膜受损越来越严重,相应的肾功能损害也会加重。
抑制肾脏免疫炎症反应,是控制蛋白尿的关键。在消除炎症治疗方面,激素是最常用药物,对多数类型肾病尤其是肾病综合征类肾病疗效明显。但由于肾功能发生实质性损害后不能逆转,因此出于对消除炎症反应,稳定肾功能方面等因素的考虑,需要长期服用激素进行维持治疗。
那有些患者会有这样的疑问:
治疗一段后,复查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到0.5g以下,还需要坚持长期继续服用激素吗?
主要考虑两方面问题:
一、病理类型的轻重
尿蛋白是大多数类型肾病都存在的一项症状。但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尿蛋白表现也不同,有些肾病蛋白尿仅有几克,但有类肾病早期蛋白尿就有十几克,这就会造成对肾功能存在差距。
有些类型肾病即使蛋白尿不高,但本身病理类型较重,就必须要坚持服用激素等药物进行维持治疗,比如局灶阶段硬化症,狼疮性肾炎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等。有些类型肾病如果病情处在早期,尿蛋白完全转阴,两年内没有复发,可以逐渐停激素比如膜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无论是哪种类型肾病,一旦进展到肾功能不全阶段,肾脏出现实质性的损害,即使蛋白尿指标下降,也不建议立刻停药或短时间内停药。
二、合并症的情况
肾小球受损后,肾功能整体下降,除了蛋白尿,还会诱发其他症状,比如水肿、血压高、血脂高,还有*素水平的升高等等。这些症状或指标对肾功能的稳定同样有深远的影响。
蛋白尿的稳定会直接影响肾功能的好坏,而肾功能的稳定也会影响到这些症状的稳定性。因此持续维持蛋白尿处于较低水平,有利于病情的长远发展,是降低尿*症风险很有利。如果其他症状不稳定,不建议尿蛋白+或转阴后,就立刻停激素。否则反而可能增加了病情加重的风险。
那什么时候可以完全停药?我个人认为起码要符合两项条件:
病情两年没有复发;肾小球滤过率维持在60左右。否则不要盲目停药。
疫情期间,有些患者无法及时复查或到院治疗,有肾脏健康或遇到肾病相关问题,可以点“阅读原文”留言。
或者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