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病领域,“新月体”是个狠角色,硬骨头,一旦在肾穿报告上看到这个词儿,就让人内心一紧。
新月体是啥?其实,新月体和尿蛋白类似,都是从肾脏血管中漏出来的东西。不过新月体代表的意义比尿蛋白更严重,这从个头就能看出来:新月体比尿蛋白大得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尿不出来,尿液中没有新月体的成分。
用穿刺针从肾脏中取出一小块“肉”,通常包括20-30个肾小球。将其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许多肾小球里额外长出了一弯“新月”:
这个图比较明显,看到肾小球里的月牙了吗?
我把它画出来更明显:
这个月牙,是由巨噬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凝血因子等堆积到一块组成的。月牙的这些成分,本是在血液中的,因为肾小球的血管壁破裂,它们就漏出来了,形成了月牙。
通常越严重的肾病病种,尿里的蛋白分子越大(说明血管壁的破洞越大)。大尿蛋白分子,比如尿α2巨球蛋白,要比小尿蛋白分子比如白蛋白大10倍。
不过即便是再大的尿蛋白,和新月体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一个尿蛋白分子有多少重量?通常在10^-22kg左右;而新月体的成分比如一个细胞,重达10^-12kg,比尿蛋白分子要大一百亿倍。
当然,个头的大小和严重程度、病情进展速度并非严格成正比,这里只是说明新月体是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新月体性肾炎新月体经常会出现在IgA肾病、紫癜性肾炎、ANCA相关小血管炎、狼疮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病中,在其它肾病中也可出现。
如果穿出来的20-30个肾小球中,有50%以上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则称之为“新月体性肾炎”。其病情非常凶猛,几乎没有自发缓解的可能,患者多在数年甚至数月内进展至尿*症。
凶神恶煞般的新月体,也有“好欺负的”虽然出现新月体时病情进展较快,但新月体并不是代表肾病没救了。如果新月体数量少,或是新月体还比较“稚嫩”,可通过及时治疗,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1.新月体所占比例越少,提示着病情越轻。比如牛津分型中的C1型,新月体占比低于25%,病情发展相对好很多。
2.新月体的成分越“嫩”,提示病情越轻。新月体在炎症早期,是细胞性新月体,这是比较新鲜稚嫩的新月体,临床治疗的效果也比较好。随着炎症发展,纤维混进来了,会演变为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治疗难度加大;纤维继续发展最后一统天下,进展为纤维性新月体了,就会形成陈旧的瘢痕难以逆转。
也就是说,新月体数量越少、成分越嫩,肾病就越好治。
小结新月体的出现,是病情较重、未来发展较差的标志。当新月体大量形成时,症状会加重,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肾衰竭都可发生。而早期发现,在新月体更少更嫩的时候,及时进行规范治疗,是逆转病情的关键。
如有肾病问题,可扫码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