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很早以前就被人类注意到了它的存在。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类似病症命名为厉节风,非常接近现代医学的描述。
现代医学解释,它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其病理基础是滑膜炎。发病初期的关节表现为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最后可发生关节畸形,并丧失关节正常的功能。
但它对人体的侵害远不止于关节,还会对肝、肾等系统都会有损害。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肾损害患者中,它对肾功能的损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肾小球源性损害
主要表现为血尿(以镜下血尿为主)、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伴或不伴肾功能异常。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肾病占RA肾损害的25%~50%,是类风湿关节炎继发性肾损害的常见病理类型。
临床表现为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部分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及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
膜性肾病(MN)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多呈肾病综合征。
肾脏坏死性血管炎多发生于RA病情活动时,虽然不常见、却是严重的肾损害,临床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多伴高血压和肾功能迅速减退。
血清可出现P-ANCA/MPO-ANCA阳性;长期严重的RA病人可继发性肾淀粉样变,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其中1/3~1/2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易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晚期可出现低血压及肾衰竭。
2、肾小管间质病变
由于临床表现隐匿,易于疏漏。病人尿常规大多正常、早期表现可有夜尿增多,或出现低渗尿;部分病人可因血清肌酐增高被发现。
对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的病人应注意排查肾小管间质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