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肾内科主任
咱们很多肾病朋友,经常把尿蛋白(PRO)“+”号与肾病、肾衰竭,以及尿毒症等联系在一起,总是这样认为:出现尿蛋白升高就是肾病、肾病就会逐渐发展成肾衰竭,而肾衰竭最终又会变成尿毒症等等。从而得出结论,即尿蛋白有“+”号,就会得尿毒症!果真如此吗?
今天笔者就和各位谈一谈这一问题,即尿蛋白有“+”号,到底会不会得尿毒症!要想说清楚,还得从如下五个层面来一一阐明。
1.尿蛋白有“+”,不一定都是肾病引起的
当检查尿常规发现尿蛋白出现“+”号时,还不能立即下结论,即并非都是由肾病引起的。这是因为,可以导致尿蛋白异常的原因很多,分别包括: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与病理性蛋白尿。比如,剧烈运动后、高热期间、高蛋白饮食、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以及各种肾脏病和肾血管病等,只有其中病理性蛋白尿才与肾病有关。
当患者蛋白尿持续存在时,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超过mg,有的患者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等,还可能合并有其他肾病表现,如高血压、水肿等,这才算作是肾病引起的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遗传性肾脏疾病、肾血管疾病及其他肾脏病等。
2.是肾病引起的尿蛋白“+”号,不一定不能治愈
当排除是功能性蛋白尿与体位性蛋白尿之后,更多的是由肾病引起,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肾小球疾病与肾间质疾病。临床上为少量蛋白尿、中等量蛋白尿及大量蛋白尿,其中少量蛋白尿的肾病多为较轻的肾小球疾病或肾小管间质疾病、而中等量蛋白尿与大量蛋白尿多为肾小球疾病,其中出现大量蛋白尿的肾病多见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的尿蛋白可以是少量或中等量或大量,而膜性肾病、微小病变肾病及狼疮性肾炎等大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虽然都会出现尿蛋白“+”号,但是它们之中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可以完全治愈,那些可以完全治愈的肾病自然不会得尿毒症。
3.不能完全治愈的尿蛋白“+”号,不一定都会发展
有些尿蛋白有“+”号的肾病患者可以完全治愈,仍有部分肾病患者是无法完全治愈的,而能达到缓解、好转或稳定的疗效,如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及狼疮性肾炎等,经治疗后,就算患者还有少量尿蛋白尿,但是其病情仍可一直处于不发展状态,也不会变成尿毒症。
4.会发展的尿蛋白“+”号,不一定都会变成肾衰竭
确实有部分肾病,经治疗后尿蛋白“+”号始终降不下来,病情还会进一步发展,肾小球滤过率(GFR)也会逐渐下降。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处于mg或mg,甚至超过mg,GFR从ml/min降至ml/min,甚至降至80ml/min以下,但其反映肾功能的血肌酐与尿素氮等指标一直处于正常范围,即未发展成肾衰竭。也就是说,会发展得尿蛋白“+”号,不一定都会发展成慢性肾衰竭。
5.已经发展成肾衰竭的尿蛋白“+”号,不一定都变成尿毒症
尿蛋白有“+”号的肾病,经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仍在缓慢发展之中,经数年、十数年或数十年时间,可能慢慢发展成慢性肾功能不全(即慢性肾衰竭),但如果其血肌酐一直未超过μmol/L(3.0mg/dL),血压控制也达标且尿蛋白不太高,平时也注意合理膳食与科学管理,则仍可在正常寿命内不发展成尿毒症。即,就算已经发展成肾衰竭的尿蛋白“+”号,也不一定都会变成尿毒症。
综上所述:尿蛋白有“+”号者并一定都是肾病、是肾病引起的尿蛋白“+”号也可治愈而不发展、就算尿蛋白有“+”且不能治愈也不一定都会发展、少数还在发展的尿蛋白有“+”号的肾病不一定会发展成慢性肾衰竭、就算已经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的尿蛋白“+”号,不一定都变成尿毒症。因此,尿蛋白有“+”号与尿毒症有联系,但没有必然联系。即使尿蛋白有“+”号,绝大多数患者并不会得尿毒症。
文章为作者周逊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