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恶化可以发展为尿毒症,严重危害人们健康。慢性肾脏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关于肾脏病论文如何写作,下边为大家精选了核心期刊上的优秀论文,供相关人士参考。
1、MPCNL联合FUR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UR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年1月至年12医院治疗的8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MPCNL治疗,观察组接受MPCNL联合FURL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测定两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胱抑素C(Cys-C)水平;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GAL、Cys-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GAL、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0.24%)高于对照组(73.17%),并发症总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1.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联合FURL可作为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安全有效术式,手术耗时缩短、出血量及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提升结石清除效果,减轻肾功能损伤。
2、染料木素在实验性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及机制
摘要:目的明确染料木素在实验性狼疮性肾炎(LN)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通过MRL/lpr小鼠构建实验性LN模型,经过染料木素治疗8w,检测抗dsDNA抗体的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免疫复合物在肾内的沉积。Western印迹检测肾内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核因子(NF)-κB的活化、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LRP)3炎性小体激活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转录。结果经过染料木素治疗MRL/lpr小鼠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治疗组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和免疫复合物沉积显著下降(P0.05)。染料木素明显抑制NF-κB、趋化因子配体(CCL)2、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小鼠含生长因子样模体黏液样激素样受体(F4/80),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LRP3)的表达。染料木素抑制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产生。结论染料木素通过抑制NF-κB活化和NLRP3炎症小体治疗实验性LN。
3、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采取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例L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样本采集时间年8月~年7月),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方案,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8+、CD3+低于对照组,CD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Scr、24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LN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补肾祛瘀泄浊汤治疗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的疗效
钙磷代谢紊乱则是慢性肾衰晚期的常见并发症。钙磷代谢紊乱是指人体钙的吸收、排泄或分布的异常,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患者会出现低血钙、高血磷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因此有效地控制钙磷代谢是治疗肾衰患者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通常使用骨化三醇治疗该病,但其价格昂贵且副反应和禁忌症多[3]。为探索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尝试联合中药自拟补肾祛瘀泄浊汤治疗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紊乱患者33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5、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sPD-1、sPD-L1信号通路的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sPD-L1)信号通路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年1月至年1医院收治的PNS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膜性肾病(MN组,n=3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n=30)与肾小球微小病变(MCD组,n=30);选取同期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不同病理类型组患者sPD-1、sPD-L1水平,给予研究组患者治疗,每1~2周进行疗效评价,对不同转归情况的PNS患者的sPD-1、sPD-L1水平进行比较,并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NS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MCD组、MN组、FSGS组患者sPD-1、sPD-L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三种病理类型sPD-1、sPD-L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sPD-1、sPD-L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未缓解患者的sPD-1、sPD-L1明显高于治疗后部分缓解、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后部分缓解的sPD-1、sPD-L1明显高于完全缓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PD-1、sPDL1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PNS患者的sPD-L1、sPD-1均呈高表达状态,治疗后患者归转情况越好,sPD-L1、sPD-1水平与PNS患者预后呈负相关,高水平sPD-L1、sPD-1是PNS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