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尿蛋白水平越低对肾小球的纤维化影响越小,对剩余肾功能的保护也越有利。
肾病综合征类型的肾病包括膜性肾病、微小病变、系膜增生性肾炎、FSGS等病理类型,均伴有大量尿蛋白的症状,且预后主要是受到尿蛋白的影响。
通常对于多数伴有大量蛋白尿的要求是最低要控制在1克以内,算是安全界限。当然对于一些病理类型及整体病情不算重,要求也会更严格,一般是在0.2-0.5g之间(此处不考虑可以完全恢复的情况)。
但一些肾友发现病情后,及时服用激s、免疫抑制ji后指标马上就下来了,但是距离达标却迟迟不合格。尿蛋白降得不彻底,易造成病情的反复,也是病情可能恶化的诱因之一。
因此相比尿蛋白难降下来,更多肾友遇到的困难则是如何降得更彻底?
要早点实现尿蛋白达标,在应对肾脏免疫炎症控制过程,这些注意事项要早掌握:
要点1:病理损伤和尿蛋白都要管
多数人在在于顽固性尿蛋白后,为进一步明确病理要肾穿刺。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肾脏固有细胞损伤程度不同,导致初始尿蛋白漏出量也有差异。有些比较轻微尿蛋白在1g以下如微小病变,有些初始阶段就直接发生大量蛋白尿甚至多达数十克如膜性肾病。
针对免疫炎症反应导致的尿蛋白漏出,基本都会先用免疫抑制来控制,单纯从尿蛋白下手,但却没有重视从根本上解决肾小球的问题。
病理损伤常伴有内部系膜细胞、足细胞、上皮细胞等组织细胞的增生或损坏或纤维等,及时调理修复这些细胞,才能从根本改善炎症,尿蛋白降得更彻底且不易复发。
要点2:降蛋白还要兼顾这些症状
尿蛋白的发生与肾小球的损伤相关,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大量蛋白的丢失还容易引起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等基本症。观察肾脏血流情况往往不是乐观。
抑制尿蛋白漏出,同时也要进行利尿、抗凝控制,提升总蛋白的情况,改善肾小球血氧的缓解,恢复血液内环境,对减缓肾脏纤维化的发展更有益处。
整体肾功能稳定住,尿蛋白更容易控制到最低水平。
要点3:免疫抑制与免疫力提升都重要
激s、免疫抑制j等药物在加强对抗炎症的同时也会降低自身免疫力功能,包括B因子下降、血IgG水平低下、白细胞功能下降等。免疫力下降易导致各种感染风险的发生。进而诱发炎症复发,病情加重。
所以在抗炎的同时也要重视提升免疫力。加强自身抗炎能力,可以在尿蛋白得到控制后减轻对激素的依赖,减药过程中不易复发,减少尿蛋白的反复。
针对提升免疫力,不少肾友找不到好办法。药物方面可以通过中成药及中药调理,对改善免疫力,抑制炎症有积极作用,同时平时注意自身锻炼增强体质,丰富营养是长期保持稳定免疫力的基础。
要点4:尿蛋白、肾功能都要稳
从根本来说,加强抑制肾脏内炎症反应尿蛋白就能好转。但从长远来说,尿蛋白与整体肾功能的发展密切相关。长期维持低尿蛋白水平对样肾功能硬化有利,而肾功能整体稳定,是尿蛋白稳定的基础。
因此降蛋白过程中也要全面地看待整体病情,系统性的控制。对影响到肾功能的因素都要加以控制,包括血压、血脂、血肌酐、贫血、电解质等多个方面都要稳定起来。每个指标指标互相影响,同时也影响到肾功能。
因此尿蛋白要彻底好转后除了调节激s、免疫抑j的使用,也要时刻注意其他指标的稳定性。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病情的发展。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