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还原真实的蜗居演员被忽略剧集被高估gu0srkqb
TUhjnbcbe - 2020/7/26 10:36:00

还原真实的《蜗居》:演员被忽略剧集被高估


还原真实的《蜗居》:演员被忽略剧集被高估


Time 2015-09-19 15:25:34 情感驿站


  爱情测试


《蜗居》争议不断。


独家报道 《蜗居》本是一部反映当下草根生活状态的电视剧,但铺天盖地的讨论,“台词涉*”、“美化小三”、“总局召回重审”等或真或假的“传说”包围了这部剧,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观众忽略了剧集本身,而是抱着看热闹和猎奇的心态去揣测、臆断“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打破关于《蜗居》的种种传说,还原一个真实的《蜗居》。


被高估的《蜗居》


而今负面新闻缠身的《蜗居》以堪比H1N1的速度流传着,这种恶性病*式口碑营销的传播方式一旦成功便有如蝗虫过境,所到之处皆风云变色。在强大的一边倒的舆论下,人们往往会选择开启“盲从”模式,而丧失了正确评判的原则性。《蜗居》不是《士兵突击》,不是《潜伏》也不是《团长》,作为一部电视作品,与近年来的优秀电视剧相比,它并没有在其中渗入所谓的标杆式的积极信念,执着的人生理念。《蜗居》不过是一部市井小民的众生相,由于观众总能在其中“对号入座”,便觉面目亲切贴心。


命题一:《蜗居》真的那么火吗?


事实:收视低迷制作粗糙


从制作角度而言,《蜗居》没有在影像和技术上有任何的精雕细琢,从摄影、剪辑到配乐都中规中矩,毫无亮彩可言。故事节奏也略显拖沓,如海藻到姐姐家撞见姐姐姐夫为钱吵架,坐下吃了碗面、唠一顿嗑后就走了,再找了一天才把早借到手的房款给送过去。剧中某些镜头转换明显是纯为剧情发展服务,并未过多考虑细节衔接,好在整体还算流畅。《蜗居》胜在真实,以一部质优电视剧的标准来看,它还有一定距离。


看的人多不多,收视率说了算。在日前举办的央视招标会上,数据表明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蜗居》收视不尽人意,远远排在一些综艺节目和其他热播类型剧的后面。人们爱的只是头一次有电视剧同时表现了“房价太贵、小三献媚,老百姓抻着脖子挨累受罪”,变相地达地到发泄的效果,替窝了一口气的小市民们痛快了一回。


命题二:《蜗居》靠真实取胜?


事实:数据都取材于三年前


《蜗居》这面镜子究竟照出了多少真实?编剧六六在三年前创作《蜗居》时走访了大量真实的数据,全都体现在了剧中。但与今天的实际情况对比,所谓的真实早已过时。


按剧中所写,海萍名牌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混了七八年,月薪居然还是3000元,为了付首付每天连方便面都舍不得吃,给女儿打个长途电话也要掐着秒表,为了一块钱跟老公大吵,更为了六万块钱将老公和妹妹逼上了“绝境”。这哪里是大都市的“小白领”,事实已经变成了长途亲情号优惠价、都市白领人均工资达到5000每月、按揭可远比高利贷划算。剧里难道就是大众所谓的“真实”,还是编剧为了让观众有“切肤之痛”而所作的艺术夸张创作。


命题三:《蜗居》有多尖锐?


事实:“房奴”话题皮毛而已


其实“房奴”、“小三”的议题并不是在《蜗居》中首次提出,《奋斗》中的杨小芸与向南就是“房奴”,而夏琳更是被称为“史上最有性格的小三”,但“房奴”与“小三”都没能成为《奋斗》的标签,却在《蜗居》的口碑传述中被观众一一放大。


事实上,《蜗居》对房奴话题的探讨并不太深入,很多观众甚至认为这部剧是“小三奋斗史”。剧中用了太多的笔墨去描述,而主角为房子所付出的努力,这个奋斗过程中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处理及与社会的联系等内容都少有提及,甚至忽略了对大环境的描述。


剥开现象看本质,《蜗居》不过是一流的口碑,二流的故事,三流的制作,其最大的成功在于迎合了广大主流收视群体的审美趣味。


本文地址:

1
查看完整版本: 还原真实的蜗居演员被忽略剧集被高估gu0srk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