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治家何香凝曾说过:“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犯我山河,屠我百姓,给无数中国人心中留下无法磨灭的伤痛。
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终击退外敌,护住了国土安全。
日本投降后,留下大量日*遗孤,仓皇回国。对日*深恶痛绝的我国百姓,又是如何对待这些遗孤的呢?
一、烽火连天,沦为难民
比起日*对我国百姓惨无人道的残杀,我国百姓对日*遗孤,给予了跨越民族的大爱。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孙振琴对中岛幼八的收养故事。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在全球范围内燃烧,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抵御日*侵犯,誓死捍卫国家主权。
当时,日本*国主义者对我国东北地区虎视眈眈,试图采用移民战略,侵略占领东北,改变地区民族比例,实行殖民统治。大量日本贫苦百姓被列为“日本开拓团”成员,送往我国东北地区生活。
年仅一岁的中岛幼八和父母、姐姐,一家四口,都在日本开拓团的名单之中。
随着日本开拓团的到来,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人数比例,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我国3.9亿亩良田被他们侵占,户百姓被逼得无处可安,数千人被奴役,葬身荒野。
这一系列的侵略活动,给我国百姓带来巨大的痛苦与屈辱,*国主义的罪行令人发指。全国团结一心,共抗外敌,终于在年,将日*击退。
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队仓皇撤离,日本开拓团百姓沦为难民。
而日*还不忘利用开拓团的最后一点用处,将开拓团中所有青壮年男子征收入伍,以弥补战败损失,尽快恢复战力。
因此,最后被遗留下的基本都是妇女、儿童,他们没有收入来源,很多都因贫瘠的生活而疾病缠身,惨死他乡。
当时,中岛幼八年仅三岁,父亲被征兵,母亲和姐姐随部队回国,只留下他独自一人。
那年冬天,寒风刺骨,被遗留的中岛幼八尚且年幼,还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些什么。他躲进被窝里,抱紧自己,却依旧觉得寒气入骨,看着四下无人,叫唤爸爸妈妈,却无人应答,他嚎啕大哭。
哭声引来一沿路小贩的注意……
二、幸得收养,大爱无疆
小贩见中岛幼八年幼可怜,买来几个热腾腾的馒头,给他填肚子。然后将他放在扁担里,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是否有人家愿意收养。
天寒地冻,路面积满了层层厚雪,扁担里的中岛幼八,还不不知道自己将会经历些什么,开心地啃着馒头睡着了。
日*刚撤离,被侵害的中国百姓一听说这孩子是日本人,心中的仇恨还未消退,纷纷拒绝收养。
终于,有一个农妇敞开了大门,见扁担中的中岛幼八体态瘦小,她心生怜悯,同意收养他。这位妇女便是——孙振琴。
孙振琴将中岛幼八抱入屋中,取来厚厚的棉被,为其取暖。往后的日子里,更是将他视若己出,悉心照料。
刚开始,中岛幼八对眼前这位陌生的女人非常排斥,大哭大闹地往外跑。孙振琴怜悯这孩子被父母抛弃,总是对他格外的宽容悦纳,温柔的安抚他,帮他买新衣、零食、玩具,还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来福”,寓意美妙的福分。
日子细水流长,孙振琴夫妇对中岛幼八疼爱有加,耐心教习他汉语,照料他生活起居。中岛幼八也对自己的养父母,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年,中岛幼八的生母中岛清江再次来到东北,想把儿子带回日本。起初,中岛清江认为,儿子的养母孙振琴会百般阻拦母子见面,心中忧虑苦恼,一下车就直冲孙家,坚定地说道:“谢谢你们的照料,但是这次我一定要把儿子带走!”。
孙振琴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理解为人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另一方面又不舍得与养子分离。她叹了口气,眼中饱含热泪,说道:“交给孩子决定吧。”
她朝着里屋喊了一声“来福!”,中岛幼八活蹦乱跳地跑了出来,看见生母觉地陌生,笑容收敛了许多,怯生生地躲在孙振琴身后,不愿与中岛清江接触。
中岛清江想要抱抱孩子,中岛幼八见状连连后退,一边对着孙振琴哭喊着“我不走!我不走!”,一边跑向草棚躲在里面,生怕自己被带走。
因为在中岛幼八的记忆里,所有的温暖与爱都是养母带来的,而生母曾经的抛弃,只让他觉得恐惧与不安。
中岛清江自知自己愧对于孩子,只得作罢,独自回日本。
中岛幼八得知自己能接着和养母一起生活,心中万分欢喜,蹦蹦跳跳地奔向养母怀中,开心极了。
而孙振琴看着中岛清江落寞的背影,心中生出几分哀伤,她深知骨肉分离之痛,母子亲情血浓于水,往后余生定要更好地照料来福,方能缓解心中的不安。
年,中岛幼八已经长成阳光明媚的小小少年,到了进小学读书的年纪。
刚入校时,中岛幼八因身世原因,也有被议论责骂过。有些小朋友会指着他喊“小*子”,有些大人认为他是日本侵略者的后代,是中国人的仇人,会对他恶语相向。
每当这时孙振琴都会站出来,将中岛幼八护在身后,诚恳地说道:“我真的非常理解大家的抗日情绪,日*的残暴我们永世难忘!但是来福这孩子是我收养的,就是我的儿子,我会教他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教他堂堂正正做人,不让他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希望大家能不计他的血统,接受他。拜托大家了!”
围观者见孙振琴言辞恳切,也就纷纷散去。中岛幼八逐渐融入学校的大家庭,他孝顺乖巧、品行端正、待人友善,逐渐获得老师、同学的喜爱。
放学回家后,中岛幼八认真完成家庭作业,而孙振琴则不辞辛劳地在厨房里准备菜肴,饭香飘过小巷,小日子恬静而美好。
三、感激涕零,永生难忘
好景不长,又是一个寒冬,孙振琴的丈夫在上山砍柴时,不幸被疯狗咬伤,救治无效,与世长辞。
家中一下没有了收入来源,孙振琴和中岛幼八只得缩衣节食,期盼着熬到严冬。可室无长物,眼看着孩子饿得瘦骨嶙峋,孙振琴只得强忍着悲痛改嫁。
新养父待中岛幼八不薄,新的家庭虽贫寒,但也算和谐美满。
不幸的是年,12岁的中岛幼八因急性肾炎而全身水肿。这种病症被称为膀肿病,在当时极为凶险,很多人患上便难逃一死。
孙振琴心中焦急难安,下定决心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一定要把孩子医治好。她四处打听,听说有个屯子里的中医会医治这个病,便带上所有钱财,坐着牛车,举家踏上漫漫求医路。
为了让中岛幼八坐得舒服点,孙振琴夫妇将家中所有被褥都垫在牛车上,给孩子足够温暖舒服的空间。
一路上,风霜雨雪在孙振琴脸上刻画出岁月的痕迹,但她从不后悔,每当看见中岛幼八的笑容,她心中认为一切都值得。
路途漫长,钱财慢慢耗尽,可尚未寻得良医,还有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孙振琴夫妇只得暂时停下脚步,开始思考如何赚钱维持生计。
孙振琴精通厨艺,想到一个可以不耽误行程又能赚钱的方法——卖小吃。她选择了当地人最爱的凉粉来售卖,每天天还未亮就醒来制作,一整天无论风雨沿街叫卖,只为多挣一点孩子的救命钱。
孙振琴夫妻俩每日再苦再累,都不曾有任何怨言,他们只担心孩子的病情拖不得。
心中煎熬痛苦的他们,面对中岛幼八时依旧笑脸盈盈,逗他开心,给他无微不至的照料。
中岛幼八那时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意味着什么,更不明白死亡的含义。他靠在养父的身上,感受着稳稳的幸福感,看晨曦洒在养母的发间,熠熠生辉。有那么一瞬间,仿佛一切病痛都已不存在,他心中暗自期许“希望这样的日子成为永恒”。
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寻来医师,治好了中岛幼八的的疾病。恢复健康后他开心地回到了学校,孙振琴夫妇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年,16岁的中岛幼八收到生母寄来的书信,决定回日本看看。孙振琴纵然万般不舍,但想着家中贫寒,为了孩子的前途还是放手了。
那天,她目送着孩子远去,眼中尽是不舍与祝福。
回到日本的中岛幼八,因深知中日历史,对日本侵略者极度反感,再加上不通日语,他与日本同学格格不入。
安定下来后,他心中仍旧非常想念东北的养父母,几次寄出书信,但都因各种原因没有被收到。
24岁那年,中岛幼八放弃了高薪职位的邀请,加入中日友好协会,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对中国了解甚详的他,见解独到,在协会里发挥着重要作用。
终于有一天,他获得了一次访问中国的机会,一到达北京,他就打电话给养父母,电话的那头信号卡顿,只能依稀听见几声“来福啊,来福!”。
中岛幼八一听便知那是孙振琴的声音,眼泪夺眶而出。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岛幼八完成任务后就随团队回日本了,没有获得前往东北看望养父母的机会。这一别,山高路远,再见已是物是人非。
不久后,年迈的孙振琴在家中去世,不曾想电话里断断续续的几声叫唤,成为了母子俩最后的对话。
年,中日关系缓和,两国间的交通限制逐渐放宽。彼时中岛幼八已经在日本有了自己的妻儿,但他仍旧无法忘怀中国的养父母,迫不及待地买好票,回东北探望。
他与养父相拥而泣,在养母的碑前拍照留念。时过境迁,当年身强力壮的养父,如今已时羸弱瘦削、白发苍苍。
回到日本后,不久,养父也离世了,中岛幼八心中悲痛万分,不远万里地赶来悼念。
他将自己与养父母的故事讲给家人听,生父送给他七个字:“永志不忘养育恩”。
在中岛幼八心中,日本虽为故土,但中国是他内心深处永恒的“家”,孙振琴夫妇是他永生难忘的家人。
年,中岛幼八将自己与养父母的故事写成回忆录《何有此生》,发表后经多次刊载,引起中日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