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让放鞭炮了,怎么回事儿?原来为什么不让燃放爆竹呢?
通过网络翻阅了一下,好家伙,原来这事闹得这么凶,超出了想象。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的来说,支持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可以杀菌,据说这事情和爆竹制造利益团体和销售团体的支持有关;禁止燃放的主要是环保部门的专家和一些环保人士,他们说爆竹燃放除了污染大气外,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没有一点好处。
是谁把握着真理呢?
这两种说法都有它的合理性,当然,这里面一定有立场的选择和利益的取舍。就如卖棺材的,如果人人长生不老,他们只有破产的份了,所以,他们自然希望人多死几个。
广大民众,特别是小男孩,大多数都喜欢放炮,前几天还看到一群几岁的孩子在点燃爆竹后四处躲避的场面,从心面笔者甚至觉得中华民族后继有人了。在笔者看来,敢放炮的小男孩就是中国的希望。这个大家看看持续一年的俄乌战争就知道,世界不太平,男孩子的胆量一定要培养。
究竟谁说的对呢?要看清楚这个问题,就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同时,还有搞清楚事物的道理,这叫格物。有次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了镇江(即今江苏镇江)的金山寺,他凭栏远望着滚滚长江,侧身问寺中的白须高僧:“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高僧回答:“只有两条船”。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高僧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之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对于人世间的这点事儿,高僧把它们的关系搞得很透彻。
乾隆与高僧传统的火药由硫磺、焰硝和木炭组成。硫磺这个东西确实很有用,清末、民国时期有位叫张锡纯的大医,他有一部医学著作叫《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本书笔者看过几遍,浅显易懂,而且虽然文章“浅显”,但道理“深邃”。他对硫有很高的评价,也用硫磺给自己治病。治什么病,怎么治都写得很明白。硫磺不但能外敷治疗皮肤病,也能内服提升下丹田火力。硫磺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是松树、黑槐树的最爱(黑槐树也叫国槐),其果槐米是中医治疗消渴病的一味中药,糖尿病属于消渴病)。上过高中的人都知道,生物学科中讲到,组成人体的6种主要非金属元素是“氧、碳、氢、氮、磷、硫”。至于二氧化硫能不能杀死新冠病*,笔者还没找到肯定的权威信息,只是看到专家反驳放鞭炮时说不能。笔者终觉的这些专家可能还不清楚SO2和它氧化后产生的SO3酸性有多强吧,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新冠病*是不是可以在硫酸里快乐的沐浴,这些知识高中生都知道。
火山口的印尼硫磺矿工还有硝石,硝石为什么叫“硝”石。搞中医的大多数(当然也不是全部)知道,“硝”中含“消”,“消”什么?“消”石头。为什么说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高效的文字,就是因为她是象形文字,会意。别说外国人不能全搞明白,中国本土人也不是全明白。所以,当人患有结石病,需要化结石的时候,硝石KNO3是一味重要的方剂成员。这里面可以再说一下,如果一个人舌苔一片白色,就是寒症,怎么办?大概率服用“附子理中丸”。什么叫“中”?这里面“中”是人体三焦当中的“中焦”,主要指的是人体的脾胃。什么是“附子”,“附子”是火力很足的一味中药,四川江油的最好。所以,“附子理中丸”就是:以附子为主,调理脾胃的药。所以中药,一看成方的名字就知道它是干啥的。当然,前提是要知道一些中医基础知识。心火旺、口舌生疮怎么办?服用“*连上清丸”,“上”就是“三焦”中的上焦,心肺都属于上焦,*连,味苦,中草药中的苦味药多寒,可以清心火,心火灭了,口舌的疮口自然愈合。
饱和盐水的硝石结晶木炭究竟什么作用,笔者认为在这里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燃烧提供能量,产生爆破效果。作用类似“君臣佐使”当中的“使”。
火药是在炼丹的实践中,一不留神爆炸后的产物。这个意外产生了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这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意外收获。
在这里,笔者也要给炼丹正一下名,不能让它像抗清名将袁崇焕一样。我们现在知道要不是康熙帝给袁崇焕正名,估计袁崇焕就再没有机会了,会永世背上谋反叛国的罪名,这才是真正的历史,不知埋没了多少英雄,成就了多少恶人。在笔者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丹”正一下名也是该尽的义务。欧美一些邪恶人士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公知尽其所能,污蔑中医,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先认真了解一下中医,然后再做取舍。
蒙冤被杀的袁崇焕
中成药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她们各有专长,例如“汤”,“汤”者“荡”也,扫荡之力很强,药效迅速。外敷的如“膏”、“散”,如常说的狗皮膏药,另外,膏也可以内服,这些内服的“膏”是“汤”剂再熬,浓缩成“膏”,“膏”的有效成分浓度大,且易携带,可长期保存,使用方便。“丹”比“膏”更高一级,是“膏”进一步加工,药效更高,更易携带和存放。但是现在一些所谓的“丹”如仁丹,取丹药高效之意,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丹”,而是几味中药磨成粉后加工成丸状药,应叫“丸”才对。在古代,丹药不是一般人能服用起的,加工流程长,耗时费力,用许多原材料才获得一点成药,但是因为浓度大,熬制时间长,用现在的科学道理讲就是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水解的很充分,易吸收,速效。所以,把“丹”前面加个“仙”,来表扬一下“丹”。
炼丹的药师和药童在熬膏、炼丹的过程中,蜂蜜是一种常用的浓缩辅料。
所以,火药被发明的场景我们可以复原如下:丹药师把硫磺、硝石和蜂蜜放到一起炼丹,硫磺遇热可融化,蜂蜜先加些水和硝石溶解在一起,然后边熬制边搅拌,最后这些成分能均匀分布,随着熬制的不断进行,水分不断蒸发,如果火候把握得当,最后成丹的概率很高。硫磺、硝石都是百分百的有效成分,蜂蜜是定形的辅料,且蜂蜜味甘,可以使硫磺、硝石的药效慢慢释放,使之能治病且使身体能承受得了。
笔者在这里可以简单推测一下,服用这个丹药的人可能有肾结石一类的病。硫磺是补命门火的一味很重要的中药,命门火衰,证明此人肾寒。肾寒是B超、CT这些仪器检查不出来的,对于真正的中医来说,这自然是小事一桩。肾寒的人一般容易患肾炎、前列腺炎、肾结石、尿*症等相关疾病。硝石就是用来消灭石头的,可调节人体把石头消融掉。这两个作用的交集就是肾结石。
那么为什么成火药了呢?可能是丹药师因其他原因,如病人叫他去看病,要知道古代能用得起丹药的人非富即贵,丹药师自然就去了,看丹炉的药童火候没能把握好,把蜜熬成碳了,于是就爆炸乐,像诺贝尔一样被弄得一脸黑。不过不会出人命,毕竟熬药锅不会封闭那么紧实。
但是,到这里还没有完。毕竟硫磺、硝石是很好用的两味药材,研究使用它们的脚步没有停止,后来丹药师直接把硫磺、硝石和木炭做成粉剂(后来的木炭粉可能用百草霜替代了),就是“丸散膏丹”中的“散”。因为这种散,原料加工好后易携带、耐存放,不易变质,在治疗疮癣,以及杀虫、辟湿气瘟疫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所以,在冷兵器时代,作为外敷药被出征的*队携带,便于治疗刀剑创伤和降低特殊环境对*人身体的不良影响。
说道这里,大家一定明白了火药为什么叫“火药”,因为它本就是一种药,因为易燃烧,所以叫“火”药。就如附子是热药,*连是寒药一样。我们要认真崇拜一下我们的祖先,他们是怎么创造出这么有内涵的文字呢。
后来,火药的“火”慢慢被人重视起来了。从《明朝那些事》里知道了朱棣把火药用到了极致。其实,自从火药被用于*事用途后,国家高层对火药就开始重视起来了,这我们可从很多影视作品中看出一些端倪。按理说,一般能成为武器的东西,国家一般会严控,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金人十二”,不让能做兵器的金属流落民间。
那么,为什么不管制燃放鞭炮呢?
这就是高明之处。
为什么说高明,我们先从古中医说起。
到现在为止,在现世的中医没有人再有医圣张仲景《伤寒》一样的泰斗级医学临床著作。不是我们夸大古人,看看日本的汉方中药。据说日本的汉方中药在国际上卖的很火,甚至很多外国人认为日本草药就是“中药”。其实,日本做的中药都是按《伤寒》原方配比和工艺要求做出来的中成药,药效比大陆产的都好。看相关资料可知,日本对《伤寒》方的中药原材料十分重视,要求原材料炮制必须按要求合标准,他们知道“药材好,药才好”。
医圣张仲景在这一点,笔者也想说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笔者需要生地来熬制一个方剂,第二次到同一家药店第二次要生地,看到柜台的人给的生地色泽、品相和上一次的不一样,笔者就质疑了一下。令人失望是,给笔者抓药的人说:“这是不同厂家的产品”。不对呀,厂家不同只要炮制的材料和工艺过程一样,成品必须一样。中药的色、气、味是三个重要的指标,红色心,黑色肾,这是必须的。笔者很无语,很担心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前途,希望尽早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管理、规范中药材市场,这个机构千万不能挂靠到西医机构下面,一把手必须是精通中医的,像张伯礼,要不然中医事业真就完了。
日本虽然在制造汉方中药,而且中规中矩,效果也不错,但是没有多大发展前景。因为,日本人不敢变方,这说明日本人其实没有真正搞懂《伤寒》,笔者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搞懂《伤寒》。因为中国人搞不懂,《伤寒》只有被废弃的份了,中国这汉字不是会念就懂得文字,你懂“火”药吗?如果懂了,中药的“中”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这次新冠抗疫中,张伯礼带队去武汉方舱治疗新冠患者。结果呢,不但轻症治好了,8位重症也给调了过来,零死亡。但是,这些战果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有人问张伯礼,新冠病*是新病*,现在还没有疫苗,古方中药能治新病吗?张伯礼回答:“西医重视病*,中医重视证候,只要见到患者,四诊合参,就可以辨证论治了。这是中医药的学科特点,也是优势。”说白了,你感冒了,根据证候对症下药即可,谁管你是新冠引起的还是“旧冠”引起的。年,在美国行医的台湾大医倪海厦,看到美国医生对“萨斯疫情”处理起来那么费力,就“笑话”了这些正统的西医。美国医生自然不服气,说你们中医有什么办法?倪海厦说,一个字,“排”,不管是什么病*,几乎都可通过发汗把它们排出来就好了。美国医生不信,让倪海厦给他们展示一下,倪海厦就用中药方剂给患者发汗,然后让美国医生把汗拿去化验,真如倪海厦所言,汗液里面有不少萨斯病*。在这里要强调一下,西药的发汗药虽能发汗效果,却没有排出病*的作用,这就是差异。
倪海厦所以,在没有西医进入中国的年代,也正是中国强盛于世界的时期,那时成就中医大家的环境很好,自然出现了很多大家。他们对放鞭炮的认识自然比现在很多“专家”要透彻。
在这里,笔者又想起一件关于藿香的事情。欧美的医生听说中国人用藿香治疗腹泻,都觉得这就是笑话,于是在实验室把大肠杆菌放在从藿香茎叶中提取的液体当中,一周后发现这些大肠杆菌还生活的自由自在,所以笑话中医就是“巫术”,糊弄愚昧的中国人,怪不得中国这么落后。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虽然藿香和大肠杆菌“井水不犯河水”,但是藿香能提升肠胃的机能,或者说是提升肠胃的“正气”。《*帝内经·素问》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什么意思?人体只要正气足了,外邪就不能入侵人体,自然就不会得病。所以,秋冬天,有人伤寒感冒,有人就没事儿。日本内部出现问题,通过侵略中国来缓解他们内部的危机,为什么不侵略美国来缓解日本的危机呢?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言简意赅,大道至简,所以《*帝内经》就是经典,是不是经典是书的事情,懂不懂经典是你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就想说明两件事情。一是火药爆破后有没有防疫杀菌的能力,不要随便说。二是,中医道理太深邃。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中医学院的徐文兵说,他那一班学中医的30个学生,后来20个都转行西医了,剩余10位有一半去卖中药去了,真正从事中医的也就三五个人,学中医太不容易了。
厚朴中医堂堂主徐文兵这些高明的中医当中一定有*治水平高的。例如商朝的伊尹辅佐商汤打败夏桀,成一代明相。同时在医学方面造诣颇深,著有《汤液经法》。有人说,《汤液经法》是别人假借伊尹之名而已,笔者想问为什么不假借大禹之名呢?显然,伊尹在这方面造诣很深,被大众认可,所以才有人假借伊尹的名号,但笔者认为《汤液经法》应该是伊尹所著。
既是明相又是名医的伊尹这些高医辅佐帝王治理天下,要为帝王分忧办事,得到帝王的认可才能被委以重任。
古代生产力很低,国库的钱粮也不会很多。这些钱粮如何使用才能让国家太平,这件事情很重要,其它都是表面的事情,这才是精髓。
防疫是件特别消耗财力的事情。就拿这三年防治新冠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为例,大家就一目了然。还好我们成功了,当然这和我们反应迅速、措施得当有很大关系。而且,这些年正好是中国国力的爆发年,疫情没给中国带来物资匮乏等灾难性影响。在古代,不论是国家财力和生产力都远不能和现在比,所以那时谁能不让国家出钱就能减少疫情的影响,那就是功臣。这里,笔者想说,一些文明古国的消失一定是疫情使然,最少关系很大,战争、内乱、环境破坏等因素很难让一个文化后继无人。
怎样才能做到又防疫有不花国家一分钱?
编故事。
过年大家放爆竹,可以吓跑年兽,保自己一家人一年平安。而且,爆破过的爆竹是“财”,一定要收回去。
这样一来,爆竹年年有人自己花钱买鞭炮放,不需要国家从国库里面拿一分,燃放后的垃圾都“自私”地扫回家,既灭菌又不会垃圾遍地。当然,放爆竹应该是有效的,自从燃放爆竹后得病的概率应该是降低了。要不然,瞎编一个故事,骗人一时,骗不了一世。放爆竹时间长了,就成风俗,风俗一成就难改了。所以,现在不让放爆竹为什么会有强烈的反对声音,就是风俗已成。
放爆竹有没有禁忌?
先下结论,任何事都有禁忌。
吃饭过了,能把人撑死;喝水多了,也会水中*,伤肾。钱多了,会造绑架,是参与绑架人太坏,更是你的钱太多,所以钱多要做慈善,这是天理。
所以,放爆竹虽有它的好处,但是多了就不好了。如果造成的污染、造成的火灾和人身伤害大于收益,那就是问题。
什么是污染,地理学科下的有定义,白话说一下就是:人类排放的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形成污染。例如,松树、黑槐树没有二氧化硫,就长不好,但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太高,它们也会被“撑死”。
所以燃放烟花爆竹也要有个度。
有些人“发财后”,就会搞场大规模的烟花爆竹燃放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财力。这和婚丧喜事大操大办一样需要限制。
如办丧事是展示孝道的一种形式,笔者觉得这是优良的传统文化,但是如果被人利用聚敛财富,或很吃力地展现自己的孝顺,这都是不对的。长辈亡故后,按理说只要子女真心很悲伤,找人把长辈安葬好即可。老人家健在的时候,子女能好好对待老人家即可,活的时候虐待老人,过世之后大操大办,有什么意思?所以,*府要控制。因为能利用此事聚敛财富的只能*府强力制止,对于财力不足也要大操大办的也是为了面子实属无奈,如果国家强力限制规模则可既弘扬了孝道,又使基层民众能有更多的财力、精力经营家庭。
对于烟花爆竹,笔者觉得要从品种上区别对待。如爆竹,也产生不了多少烟尘,但烟花就不同了,简直就是“火药桶”。这个算是给相关部门扩展一下解决问题的思路。
过年放爆竹不能禁止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文化传承,如果有一天欧美人也成规模地跟着中国人在春节前后放鞭炮,不知等于多开了多少所孔子学院。文化自信如何构建,方式不一而足。如果中国人都不用筷子了,只会穿西装,只会吃汉堡、肯德基,……。没了载体,再多的孔子学院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