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发光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通过对标记的化学发光物质发光的控制及测量,检测相应的生物标志物,因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快速、试剂稳定无生物*性、易全自动等特点,成为免疫分析技术中最具发展前景的发光之一,在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大意义。
化学发光检测项目表
关于临床质谱技术
质谱技术以其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及多组分检测等特点,正成为临床检验领域的重要检测工具。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以及相关试剂盒的开发。现阶段质谱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尤以LC-MS和MALDI-TOF-MS产品开发较为突出,相关的产品质量要求的标准化工作也正在有效开展。
相较于国产化成熟、高度自动化的化学发光技术而言,临床质谱设备仍以进口为主,设备价格较高,质谱试剂盒的开发主要基于进口平台,国产设备还处于起步阶段;质谱临床应用的进一步推广同时还有赖于设备自动化、流程规范化水平的提升。
而从工业设计、精密加工制造业角度来看,临床质谱行业突破上述底层硬件技术、国外技术垄断等障碍显然只是时间问题,并且目前国内已然有先驱厂家涌现,如飞行时间质谱厂家禾信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如液质串联厂家湖南德米特已经在临床质谱自动化赛道上飞驰。
说到检测项目,引用质谱行业人员的一句戏语“质谱平台技术可以让大生化发光厂家全部都失业”,这句戏语充分表达了质谱技术覆盖检测项目的阈值之宽,从药物浓度(外源性小分子)、到微量元素、维生素、胆汁酸、氨基酸、神经递质、性激素等等内源性小分子与多组学检测项目,质谱平台技术可以说是降维式覆盖临床检验的全部项目,并且其作为直接检测手段,彻底免除了传统检验设备的黑匣子效应。尤其是其一针进样出具上百个甚至上千个组分的定性+定量图谱,这一生化发光无法比拟的分析性能,更是让无数临床科研人员兴奋。
一些案例
这里我们举一些临床常见但对灵敏度要求极高的“匹克级”检测项目,这些项目,能够很好得让从业人员感受到质谱与发光在检测技术高度上跨时代的技术差异。
1,雌二醇(E2)可作为开展助孕技术诱发排卵时监测卵泡发育、成熟的指标之一,用于指导给药及确定采卵时间。增高:正常妊娠、多胎妊娠、糖尿病孕妇;肝硬化、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中枢性性早熟;肥胖、某些药物(如氯底酚胺、绒毛膜促性激素),吸烟男子,睾丸肿瘤,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降低:下丘脑病变、垂体前叶功能减退、Turner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吸烟妇女、异常妊娠;卵巢囊肿、卵巢过早衰竭、卵巢切除术后;葡萄胎患者;垂体-卵巢性不孕症;月经障碍、垂体卵巢性闭经、绝经期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席汉氏综合征;无脑儿;轻度糖尿病;某些药物(如应用*体释放激素激动剂抑制卵巢功能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口服避孕药和雄激素)。参考范围:男性<20~47pg/mL(<7~pmol/L)女性:卵泡期27~(99~)排卵前:95~4(49~)*体中期49~(~)绝经后<20~40(<7~)2,维生素B12(VB12)增高: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降低:肝硬变,镰形红细胞性贫血,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转化期,肝硬变,酒精中*,妊娠。参考范围:~pg/ml,白介素-6(IL-6)IL-6在感染和损伤引起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介导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6水平的升高与许多疾病相关,这些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疾病、肾小球膜细胞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牛皮癣和浆细胞瘤以及骨髓瘤等恶性病。参考范围:<.9-4.0>.1-6.5pg/ml4,游离甲状腺素(FRT4)甲亢、T4中*症、恶性肿瘤等增高,甲减降低,与病理生理相一致,不受TBG等影响,是诊断甲减的最佳指标。参考范围:7.86~14.41pmol/L(0.61~1.12pg/mL)5,甲状旁腺激素(I-PTH)临床意义:PTH的测定可以获得甲状旁腺的活性和骨代谢的情况,有助于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衰退或恶性高钙血症做出鉴别诊断,是慢性肾功衰患者病情程度和评价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病人进行周期性的钙血清水平、磷和PTH测量以监测肾性骨病的发生。还可用于外科手术中,结合其它的临床数据帮助临床医师对病人做出治疗决定。增高:常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肾功衰及尿*症所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异位PTH分泌(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如肝、肾、乳腺、肺癌等引起)产生的高血钙病人。降低:恶性病或其它原因产生的高血钙症病人中,血循环中PTH的浓度通常较低,低于或者趋向外表健康个体的参考范围的低端值。参考范围:15~88pg/ml(1.6~9.pmol/L)
质谱技术VS化学发光
根据公开可查数据,上述举例的匹克级项目在发光设备上的线性普遍整体只能做到R≥0.92水平,准确度不详。而质谱作为临床小分子检测的金标准,依据美国C62-A指南,R≥0.,且绝大多数临床质谱厂家结果准确的控制在5%~10%。任何一个成熟的检测技术,在临床势必有其匹配度最高的应用诉求,而这也代表着其在大检验项目中能够占得一席之地,生化发光与临床质谱技术在临床检测项目上虽然有极大的重叠,但在具体应用场景与应用需求上,依旧是各有所长,从长远来讲也很难会出现某一方将另一方取代的情况发生。
虽然目前质谱大面积应用到临床检测依然面临注册资质、试剂标准化、前处理略显复杂、仪器维护昂贵、人员专业性依赖高等多方限制,但是它能够给临床精准诊疗带来的无限可能同样令人无比期待。一旦谁能够率先突破临床质谱底层硬件智造的一系列难题,谁终将带领我国临床检测行业走向新的技术高度,为我国亿万人民带来新的医疗福音!
[1]PiranU,RiordanWJ,LivshinLA.New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