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作为慢性肾脏病初期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和患者的治疗方式直接相关,但很多患者仍然对它很“陌生”。
陌生并不是说患者不认识尿蛋白,而是不了解尿蛋白,尤其是不知道怎样看尿蛋白。
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用加号来判断治疗效果。
前两个月有位肾衰竭患者入院,检查肾功能已经进入尿*症期。令人惊奇的是:患者入院前没有接受任何治疗!
问其原因,答曰:
“几年前得过肾炎,尿蛋白2+。吃了一段时间药,尿蛋白还是2+,认为药物无效。心想反正慢性肾炎也无法根治,于是停药。”
拿出当年的化验单看,用药后尿蛋白定量呈现下降趋势,这是药物起效的表现。但患者不知道有效,也没问过医生,就停药了。直至因尿*症而出现胸闷乏力时,才知道大祸已至,需要依靠血液透析来生存。
一个多月前又有患者
“半月前尿蛋白1+,现在尿蛋白升到了2+,都不知道该吃什么药才行了,怎么办?”
尿蛋白2+很可能造成肾脏持续损害,于是问他:有没查尿蛋白定量?看看有多严重。
答曰:上次白蛋白定量多毫克,这次多。
如此明显的好转现象,竟被忽视!假如这位患者因尿蛋白加号上升而停药,以后到尿*症时该是何等的后悔。
然后我告诉他疗效很好,继续按原计划用药。上周,他白蛋白已经降到了毫克以内,接近临床治愈的标准了。
看尿蛋白的正确姿势
各项尿蛋白指标,有优先级排序。优先级高的指标,比优先级低的指标更准确、更可信,意义也更大。
这是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发布的指南中,尿蛋白指标的优先级:
可以看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优先级是最高的,最可信的;而自动读数的试纸,和人工读数的试纸可信度较低。所以,如果尿蛋白有加号,只能说肾脏“可能”处于什么状态,并不推荐将加号作为评价尿蛋白、评价病情的依据。